迈阿密温湿的海风中,一栋几十层的“大楼”漂浮在码头。第一眼看到它的人,吃惊程度不亚于一百多年前,在英国南安普顿码头第一次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杰克。
游客们鱼贯登船,有不少是跟随爸爸妈妈一起出游的孩子。这些儿童肯定吃惊于,脚下明明是蔚蓝色的海水,可踏上大船的那一刻,就像走进了一栋大厦,丝毫感受不到它的摇摆和晃动——毕竟这栋“大楼”总重量达25万吨。
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邮轮——海洋标志号。
(资料图)
说到豪华邮轮,大多数人想必会想起111年前泰坦尼克号,那艘躺平在大西洋海底的残骸,至今仍“阴魂不散”活在人们的话题里,前段时间,去寻找它的“泰坦”号还发生了灾难性的内爆,造成5人全部死亡。
然而,泰坦尼克号在这艘新船面前,就是一个小5倍的弟弟。这也不免让很多人担忧:它那么大、那么重,是如何浮在水面上的?是否会面临和泰坦尼克号一样的危险隐患?
移动的巨型海上娱乐城堡
在孩子的眼里,邮轮更像是一个大型的游乐园。摩肩接踵的人们沐浴在阳光下,一排排的遮阳伞五颜六色,延伸到远处仿佛就像是在沙滩一般。此刻抬头往上看,红绿蓝三种颜色构成的巨大蜿蜒滑滑梯,更会让人忘记这是在一艘漂浮的船上。
坐在在滑梯内顺着激流直冲而下,孩子的欢乐和尖叫声中,在海上玩最大的水上乐园项目的记录就算创下了。
大人们肯定还想玩其他项目,不过从船这头的乐园,走到那头的泳池或者酒吧,有两三百米的距离。要是一个人想静静的散步看海,船头到船尾365米的长度,既能欣赏海上的风光,还能观察甲板上玩乐的人们。
有的在打篮球;有的在泳池里嬉戏;还有的靠坐在栏杆旁的躺椅上,悠闲的品评着美酒。这一幕,和一百多年前泰坦尼克号甲板上的情形没什么不同。绕甲板走一遭后夕阳开始西下,伴着各楼层璀璨的灯火,海上的不夜城之旅也正式开启。
孩子们应该会喜欢甲板顶层的一处玻璃穹顶,除了在夜幕中能看到平日里见不到星空外,穹顶上灯光的闪烁变幻,亦会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。要是饿了,十几家不同风味的餐厅以及酒吧,几乎能为你提供全世界各处最为知名的菜肴。
至于船上住宿的地方,就更加非同凡响了。一百年前的泰坦尼克号上,住宿分为上中下三种等级。而在现今全世界最大的邮轮上,既可以面朝大海,也能住最顶层的露台,还能带着孩子住进像家一样的套房里。
泰坦尼克号当年喊出的口号是“梦幻之旅”,来到一百多年后的邮轮上,科技带给人的日新月异之感就更加充足了。
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,伴着汽笛声响,7000多名旅客,外加2000多名不同的工作人员,正身处于加勒比海的蔚蓝色之中,享受旅途的静谧与恬适。
现代的大型邮轮,几乎都是以液化天然气为驱动力,人们再也看不到一百多年前蒸汽轮船时代,工人们拼命添加煤炭时的劳作身影了。但你或许还会想,这么多人和物品,如此超大型的海上移动城堡,究竟是如何平稳的漂浮起来运行的。
中空的船体,因为体积超过了船体钢铁本身,排开水的重量加大,浮力也会跟着一起增加。最终海水托举船身的力量,大大超过了船体本身的重量,由此整艘船就漂浮在水面上了。而且,船体没入水下的部分即吃水,其体积有多大,向上的浮力就会有多大。
但是对一艘邮轮来说,仅仅漂浮起来运行不算什么,难的是如何将各类陆地上的娱乐设施集于一船,不但要协调好,还要让旅客感到无比的舒适。
如此一来,就十分考验造船工艺了。
邮轮建造究竟难在哪些地方
不同于货轮或者军用舰船,邮轮在所有种类的船舶中,就像是一艘拼装在一起的积木。其他船只功能单一,建造技术只攻一点即可。
邮轮表面看起来虽然只有娱乐和消费设施,但是这些东西类型不一,如何将它们完好的组装到一艘船上,难度自然就增加了。
也正因为如此,当海洋标志号顶着最大邮轮的头衔开始宣传时,人们还是禁不住会拿它和一百多年前的泰坦尼克号相比。倒不是因为不相信现在的技术,而是因为复杂,使得邮轮本身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性。
首先,邮轮考验的是装备建造和综合科技。既然是把尽可能多的人,从陆地上带到海上去游玩,而且还要玩的舒心愉快,那么人在陆地上能使用到的东西,也得安排到船上。
最基础的吃喝拉撒睡,所涉及到的供电、供水和排污问题,就得在船上无条件的解决好。做好了这些,才是该考虑如何给旅客提供娱乐服务了。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,设计什么样的娱乐主题,让各类设施正常运行,便是能否建造好的关键。
其次,邮轮还考验机电产品以及线缆设备的布置。一百多年前的泰坦尼克号上就能提供电力,如今邮轮上各类设备不光需要电,而且更多的还涉及到了智能化。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的背后,便是复杂的线缆布置。
如何设计线路,怎么节省空间,如何协调各个设备的运行,都属于线缆布置的环节。而且,不同娱乐主题的邮轮,对于线缆设备的布置都有特别的要求。所以整个过程布置起来很复杂,不能出现半点失误。
以国内第一艘大型邮轮制造为例,船体上所用到的各类零部件,达到了惊人的2500万个,线缆铺设的长度,也达到了4300公里,相当于从上海铺设到了西藏拉萨。
最后,考验的便是邮轮本身的承载能力。以海洋标志号为例,它自重达到了25万吨,船体钢材的承载力,钢材的焊接等方面,都相当考研技术。而且在建造过程中,从吊运到装配等方面,随时地都会遇到难题。
总之,邮轮的建造考验的是综合技术,涉及到的方面诸如防火、结构重量、降低振动噪音、提到舒适度等也是复杂而多样的。
这样一来就又有了一个新问题。现代远洋客运早已被飞机所取代,如此大费周章的建造邮轮仅仅是为了娱乐,这么做值得吗?
其实,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一百多年前源自西方的邮轮文化。
邮轮文化的起源和发展
顾名思义,邮轮就是运送邮件的轮船,邮轮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。
英国是岛国,为了加强和欧洲大陆的联系,早在19世纪30年代,英国的航运公司就创立了通往法国港口的客运业务。这条客运线从英国的多佛尔港口出发,横穿多佛尔海峡,而后到达法国的加莱。
起初的客运量并不高,航运公司为了赚钱,运送旅客的同时也运送邮件,这便是邮轮名称的由来。此后的一个世纪,英国的邮轮业务逐步遍及全球。
等飞机出现后,尤其是商用飞机逐步开启后,邮轮的客运功能便逐步被取代了。比如二战前后驻英国的苏联大使迈斯基,在伦敦到北欧以及苏联的航线开通后,迈斯基就于1939年第一次从伦敦坐飞机回国。
到了20世纪50年代,飞机商用客运,基本上完全取代了过去的邮轮客运。这期间,大批量的轮船公司先后倒闭。
为了能继续存活下去,航运公司开始考虑转型。他们取消了固定的客运功能,只为富裕阶层提供海上旅行和固定线路的旅游服务。海洋标志号的隶属公司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,就是在1969年于挪威成立。
从那时候起,邮轮的性质就从原先的客运,转变成为了提供旅游服务。而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在西方逐步形成了邮轮旅游文化。
随着邮轮旅游在西方的普及化,消费群体也从最初单一的富裕阶层,逐步扩充至中产甚至普通阶层。但在多数情况下,富裕阶层依旧是消费主体。
时至今日,邮轮旅游既有文化内涵,也形成了一整套产业发展规模。
从个人的角度看,邮轮旅游满足了个体的消费、身份认同、社交以及开阔视野等多方面需求。有钱有闲的阶层可以通过旅游结交新朋友,也能在长途旅行中体验异域风情。
而从产业规模的角度看,邮轮旅游带动了旅游产业,带动了消费服务,还带动了造船业及其周边产业的发展。
2017年,全世界邮轮旅游的支出为610亿美元,其带动的全球整体收益为1339.6亿美元。美国一个国家,全年邮轮旅游产生的经济价值就达到了527亿美元,其新创造的工作岗位达到了42万多个。
效益如此之好,国内的邮轮旅游又达到了何种程度呢?
国产邮轮交付,但邮轮旅游产业还未形成规模
相比于西方,国内邮轮旅游起步较晚,从2006年前后才逐步发展,无论是普及度还是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上,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在旅游业务上,全世界邮轮旅游的主体市场在欧洲和北美,其中75%的市场份额,又被嘉年华公司和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公司所把控。
在国内邮轮旅游市场,95%的市场份额,同样被这两家公司所把持。国内自己的邮轮公司,市场份额连5%都不到。
而在邮轮制造领域,国产大型邮轮的制造,直到2021年才填补了这项空白。不过,6艘邮轮并非为国内公司设计建造,而是为嘉年华公司建造,其总造价约为327亿元。
虽然这是国内造船业拿到的最大一笔订单,但邮轮制造市场,目前主要还是被西方所把持。
芬坎蒂尼(意大利)、大西洋(法国)、迈尔图尔库(芬兰)、迈尔(德国)4家企业,占据了全球邮轮制造95%的市场份额。
其中芬坎蒂尼一家企业就占据了一半的份额。除此之外,包括我国在内的邮轮制造,正处于稳步推进的阶段。
未来,邮轮旅游产业要持续发展,一方面硬件上的造船业要继续向纵深迈入,另一方面在文化等“软件”领域,要不断做好诸如法律等配套设施。
同时要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,发展独具特色的邮轮旅游文化。让相关理念不断深入人心,这项产业也才能形成规模。
标签: